“高中生玩手机被退学”是不是成了文字游戏?

摘 要

  01 这几天“高中生玩手机被退学”的新闻,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笔者最先看到的,是那份“布告”。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柞水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张某某,不遵守学校制度将手机带

01


这几天“高中生玩手机被退学”的新闻,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笔者最先看到的,是那份“布告”。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柞水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张某某,不遵守学校制度将手机带入校园并在课堂使用。


根据学校的《学生行为十禁止》规定,对张某某给予了勒令退学处分。


02


这事儿,本来逻辑很清楚。


一是柞水中学是有权制定校规校纪的。


二是该校的《学生行为十禁止》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家长意见,经校务会研究通过,并告知了所有学生,程序上并无问题。而且,这个规定已经执行了若干年。


三是学生在入校一周内就学习了该制度并与学校签订了《自愿遵守校纪校规承诺书》,承诺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服从学校统一管理。


现在学生违反了学校早就有的明文规定,按规定受到处理,这再正常不过,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这件事被媒体曝光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事情就怕上网,媒体一报道,网友一关注,事情就变了。


03


所以,笔者接下来看到的是当地教育局的态度。


面对记者的采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称,柞水中学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否则给予退学处分。这一校规的目的是约束学生上课玩手机,已实行四五年了,有一定的效果,也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


“既然该校规已经制定并实施多年,学生也确实违反了校规,就要受到相应处分,但不能因此剥夺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既要保证校规的执行,也要保证学生有学上。”


不得不说,这位负责人的话说得滴水不漏。


当时的报道中说,“经过教育局协调学校、家长和学生,学校决定收回退学处分,该生回家反思几天后,回来继续上课。”


我当时很纳闷的是,如果学校真的收回成命,岂不是在自己打脸?以后有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应该如何处理?


04


当然,很快就有了最新的报道,现在的结果是学校“对该名学生作勒令退学处理,但保留学籍,保障该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


显然,这个结果既照顾了学校的脸面,又满足了教育局的要求。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报道中并没有说明,就是当事学生接下来要在哪儿继续接受教育。


关于“退学”,个人比较赞同百度百科的解释:“指原在上学的学生放弃在学校学习的行为。退学后的学生失去在原校学习资格。”






学生被“勒令退学”,意味着不允许再在原学校就读,否则就失去了处分的意义。


所以,当事学生如果转学到其他学校读书,现学校只是为其保留学籍,那么是既维护了学校规定的严肃性,又保障了当事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但如果当事学生还在原学校就读,那么所谓“对该名学生作勒令退学处理,但保留学籍,保障该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在玩文字游戏,只是学校在为自己挽回最后一点面子而已。


我希望真实的情况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05


其实若论管理严格、处罚学生的理由奇葩,当属著名的衡水中学。


网上曾流传有衡水中学的违纪通报,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上课转笔、抖脚,午休时看书,都会被通报批评,而且量化积分,到一定程度要回家反省,甚至劝退。


当然,衡水中学的执行力和家长的配合度,特别让人敬佩,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学生违纪被处理后,家长诉诸媒体的情况。


相信最开始的时候,衡水中学的做法也受到过非议,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恐怕也是衡水中学从一所乱校变成名校的原因所在。如果迫于舆论的压力就改弦更张,恐怕早就没有了今天的衡中。


规定制定出来了,就要保证不扣不折的执行,否则,还不如没有。


学校根据规章制度做出的处理决定,如果因为外力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只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伤害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