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万万没想到,
2020年刚刚结束还不到一周,手机圈就爆出了一条大新闻:
麒麟9000发热度爆表!骁龙888能耗比失控!
2021年的手机行业,危!
这一切的起爆点,是这张图:
2021年1月5日,极客湾在自己的B站动态中分享了一张视频评测文案截图,洋洋洒洒好多字,归纳总结成一句话,大致如下:
骁龙888的功耗控制,肥肠拉跨!
——顺带手还把麒麟9000也批判了一番,就在最长那段话的中间,大家可以自己瞅瞅。
虽然自从年初小米11发售以来,关于“骁龙888与麒麟9000孰优孰劣”的争论就在不断升温,但极客湾的这条动态,依旧成功实现了火上浇油的出色效果——原因无它,风口浪尖上的两款芯片这次谁都没捞着好处,对于习惯了PVP模式的品牌粉丝来说,“此时此刻应当露出何等表情”,俨然成了个大问题。
总之,2020年1月5日,整个手机圈子都泛滥着“骁龙810的坏时代又回来了”的哀嚎声;虽然由于缺乏人参攻击对象,这场事件在微博和知乎等公共平台上的影响力似乎相当有限,但在垂直用户纯度更高的交流平台(例如贴吧)当中,对新一代手机芯片乃至2021年的手机行业丧失信心,几乎已经变成了大势所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高通贴吧一窥究竟,技术灾民哀鸿遍野的惨状,委实让人过目难忘。
那么,麒麟9000与高通888这两款被我们寄予厚望的高端手机芯片,到底翻没翻车?
整个2021年的手机行业,值不值得再抢救一下?
今天就让咱们分析一下吧。
空口无凭,咱们用数据说话
毛主席有句名言说得好: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SO,关于这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两款芯片,我接下来要说的,仅仅是我经过实测所得出的结论而已,至于没有经历过上手的型号,这里我不会下什么定论——当然,内容方面我肯定会有补偿,往下看便知。
首先,关于麒麟9000:
在去年Mate 40 Pro刚刚发售的时候,我就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搞到了样机;彼时,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跑分软件(Geekbench、安兔兔和鲁大师等等)都没法在这款机型上正常安装,唯有3DMark是个例外——不过,指望用这种GPU压力测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显然没戏。
正因如此,麒麟9000的性能测试,在当时最靠谱的方案,就是跳过跑分直接进入实测环节——来吧,咱们看图:
这就是上市初期的Mate 40 Pro,运行特效全高的《原神》跑出的帧数成绩。
不难看出,在游戏最开始的前三分钟,麒麟9000发挥相当神勇,游戏帧数一度直接拉满60;但遗憾的是,在进入四分钟之后,《原神》的游戏帧数明显下降,直到30分钟的测试结束前,基本只能稳定维持在40帧左右。至于原因,对照时间轴看看下面这张图,相信老司机们都懂:
再来结合一下当时的体验手感,麒麟9000的实测性能表现,大致是这样:
1.发热量肯定是有的,但也没那么夸张——机身背板的温度稳定在43度左右,相比之下边框温度稍低一些,改变一下握持姿势或者直接套上外接手柄的话,指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
2.温度提升之后,CPU确实有降频,但实际表现还可以接受——从上面的曲线图中不难发现,随着发热量的提升,芯片主频的确有了明显下降,体现在游戏中就是帧数明显下滑;但即便如此,处于降频状态下的麒麟9000,依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非常平稳的性能曲线(或者说,直线),体现在游戏中的结果,就是40帧的《原神》依旧保持着很高的稳定性,并没有出现突兀的卡顿和跳帧现象。
总而言之,作为全力堆料的芯片典范,麒麟9000在参数性能达到系列巅峰的同时,确实在功耗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境界——不过无论如何,这款芯片的实际表现,远没有之前传闻中那么不堪,事实上哪怕以2021年初的标准来看,麒麟9000都是一款相当成功的芯片,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出于上市档期等客观原因,到现在为止,1月1日发售的小米11在我这边依旧没能完成测试,所以“骁龙888到底有没有翻车”,这次我就不多说了——作为补偿,也出于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原则,咱们来看看苹果的A14在这轮混战中的表现吧:
作为同样采用了台积电5nm工艺的高端芯片,自从2020年第四季度亮相以来,A14就变成了所有科技媒体的关注焦点。那么,从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这款芯片的真实表现,到底有没有符合媒体和舆论的预期呢?
老规矩,还是看图:
游戏依旧是配置基本开到最高的《原神》,结果一目了然:
和麒麟9000相比,在测试过程中,A14的游戏帧数确实更多努力维持在了50~60帧之间,但剧烈抖动的曲线,体现在实际游戏中就是极不稳定的画面稳定性,卡顿和跳帧几乎是家常便饭;
至于为什么这场测试仅仅维持了7分钟左右,答案很简单:
注意下面的时间轴截图,放大一下:
没错,在测试进行到6分35秒的时候,A14的发热量已经高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直接导致iPhone 12 Pro本身开启了过热警报——此时,机身背板的热度,已经妥妥地超过了50°。
所以说,如果从“发售初期的功耗控制”这个维度出发,那么2020年末到2021年初这个档期的几款主流旗舰手机芯片,实际的表现肯定都是“褒贬不一”;至于目前尚未正式登场的非主流选手的表现又会如何,实话实话,保持谨慎预期才是明智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刚刚进入2021年的手机旗舰芯片表现如此不尽如人意?2021年的手机行业,到底还有没有前途?
先别急,结论还没那么悲观。
迭代的代价
“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
“买双不买单”
“隔代升级”
对于关注手机圈子的同学来说,上面这些论点,诸位想必都不陌生。
这并不是玄学——事实上,半导体产业的周期迭代规律正是如此,从芯片架构到制作工艺,概莫能外;不难想象,在这种节奏下,最容易出问题的,多半就是“迭代初期”的那一代产品。
不管是麒麟9000还是A14,都是生产工艺进入5nm的第一代量产芯片,工艺有待打磨提升,也是理所当然;而对于骁龙888来说,情况显然还要更复杂一点儿——不光是加工工艺迭代进入了5nm,CPU一步到位换上了超大核X1,改头换面的全新架构配上并非台积电的制造工艺(骁龙888的代工厂是三星),表现不如预期,几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如果继续采用骁龙888芯片的话,2021年的旗舰手机,到底还有没有崛起的希望?
答案依旧是肯定的:
首先,但凡是靠谱的品牌,在作为自家招牌的旗舰手机发售之后,都会通过后续更新来进一步完善产品性能——这点只要是关注过手机性能排行榜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解锁频率限制”一类的消息;虽然肯定和硬件升级有差距,但在这种首发阶段就认定新一代芯片都是失败产物,无疑为时过早。
其次,即便后续升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芯片的功耗瓶颈,我们至少还可以通过改善散热系统等方式来弥补发热降频一类的麻烦——固然要付出结构更厚更重一类的代价,但至少对于某些特定用途的机型来说,“主动散热”无疑是个可选项,典型如游戏手机。
最后,考虑到骁龙888的推出周期和产品型号明显和系列标准迭代节奏不符,在2021年,类似于骁龙888+一类的Plus产品很可能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且这一次将不再仅仅是小圈子专属的过渡型号;不仅如此,如果有必要的话,2021年的第三到第四季度,我们更有可能看到新一代骁龙旗舰芯片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至于编号会不会修正888这个特例,那就得看手机厂商在今年的表现了。
归根结底,相比于心急火燎地下定论,“等待”才是2021年手机消费市场的真正主旋律。
没错,等等党们,属于咱们的好年份,终于来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