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机依赖,赖谁?

摘 要

  央视网消息: 历时7年,181个区县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 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下称《报告》)

央视网消息:历时7年,181个区县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下称《报告》),直指学生手机依赖、课外补习、睡眠不足等多个教育新痛点。


农村地区学生为何更依赖手机?


近两年,学生“手机依赖症”现象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报告》中提到,项目组通过多年追踪发现,有手机依赖的学生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有近七成学生有手机依赖或手机依赖倾向。《报告》认为,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小学生更严重。


此外,《报告》提出,在手机依赖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相比于城市和县镇,农村地区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尤其值得关注。


以小学阶段为例,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分别为42%、35%和37%,虽然城市学生手机拥有率更高,但农村地区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更高(合计17%),城市和县镇地区为11%和12%。


到了中学阶段,尽管城市和农村学生手机拥有率相当,但农村地区中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依然最高(合计30%),城市和县镇地区分别为23%和26%。


刘坚分析称,农村地区父母共育的欠缺可能是造成农村地区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父母共育程度较低的孩子更容易手机依赖。城市父母能做到“养育子女过程中共同合作、与配偶合理分配育儿任务”的比例,均远远高于农村地区的父母。


孩子为什么会拿起手机?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在手机依赖问题上,除了学校对学生手机管理不力之外,《报告》指出,子女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受其父母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较大。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向参与调查的学生提供了4个选项,选择“父母为了玩手机,对我急躁甚至训斥我”“父母由于一直玩手机而不关注我做什么”等内容的学生,手机依赖比例大约是对照组的两倍。《报告》指出,父母有手机依赖行为,其子女手机依赖的比例几乎翻倍。


(调查问卷小学组)


(调查问卷中学组)


在调研过程中,刘坚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存在‘父母在家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拿着手机’的现象”。天津的刘先生表示,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回家一般都要玩会儿手机,“刷刷视频、玩玩游戏”,现在家里都是平板、电脑,电视已经很久不开了。刘先生称,家里五年级大的孩子一到放学、周末就抱着手机,“就想着让孩子放松放松,所以也没怎么多管”。


别把校外补课当“正餐”


另外据《报告》,有22.2%的小学生和32.8%的初中生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引发了社会对当前家长“鸡娃”现象的热议。在剧中,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无所不用其极”,由于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的课外补习班,导致孩子出现了心理疾病。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孟安明表示,中小学教育的基地是学校,但各种有偿补课班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睡眠不足、体质不达标;家长苦不堪言,经济负担重。


不过也有家长把补课当作“正餐”,不断让孩子“摄入”,认为补课时间越长,孩子的成绩提高就越快。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刘坚及其团队经过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参与校外补课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类学生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其内部学习动机、主观幸福感等越低。即使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是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越下降。


“作业时间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时,其学业进步的程度反而降低了。”刘坚解释道。


当“教育内卷”“鸡娃”成为时代焦虑,或许家长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今年两会上所言:“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