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丢失9小时损失上万元,竟还背上贷款

摘 要

  几天前,微信公众号“信息安全老骆驼”发布了一篇文章《一部手机失窃引发的惊心动魄的战争》,讲述了手机被盗窃后的经历,引起众多关注。 10月12日,在四川眉山某大学就读的张

几天前,微信公众号“信息安全老骆驼”发布了一篇文章《一部手机失窃引发的惊心动魄的战争》,讲述了手机被盗窃后的经历,引起众多关注。


10月12日,在四川眉山某大学就读的张灵(化名)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国庆也遇到了类似经历,手机被盗后9小时的时间里,虽然自己采取了各种措施,依然损失上万元,还背上了7300多元的贷款。



手机不见后

一夜之间银行卡余额没了

张灵说,10月6日晚上,自己和朋友在成都市金牛区吃火锅。结束时间是当晚10点58分左右。买单下楼后,在旁边的便利店买东西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当时我就怀疑被偷了。”


张灵于当晚11点04分左右,用朋友的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号未打通,多番寻找未果后她返回酒店。


张灵说,10月7日凌晨2点过,她在通讯运营商的微信公众号上对电话号码进行了挂失,公众号回复要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处理等待。


7日早晨,张灵收到提示,发现手机号被绑定了别的社交软件,银行卡也被绑定了。“我打电话查询银行卡余额,钱都没有了,于是打了报警电话。”张灵说。



账户被转款

对方用其手机贷款购物

张灵说,7日上午8点过,自己在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派出所报了案。受案回执显示,张灵手机被扒窃一案已被受理。“目前警方回复还在调查。”张灵说。


张灵称,报案后自己又赶紧去了最近的运营商营业厅,工作人员告知手机号是在早上8点10分左右被挂失。后在派出所民警带领下,她又去了另一营业厅进行补卡。


之后,张灵去银行打印账单流水。“上午10点40分我打印了中国银行的流水(资金由绑定的软件转出300余元),11点44分打印到了建设银行的流水(资金由绑定的软件转出5000余元)。”


在打完流水之后,张灵下载了某APP。“这个软件我在两年前下载过。一查果然出事了!”张灵说,对方于7日早上7点23分,通过这个APP,买了两部手机和若干配件,共计7300余元。系统显示,早上10点半已经送达。“当时我向该APP提交了被盗申赔,被拒绝了。然后我打通了客服电话,客服说已经记录了,之后5到15个工作日会给我一个反馈。”张灵说,“后来又打过一次电话。客服告诉我,这是我的个人过失,需要自己进行赔付。”


张灵说,偷走手机的人手法非常专业,让快递把手机送到了一个商场门口,并且是用的虚拟号码。


张灵说,截至10月8日,只有一家账户绑定平台对盗刷资金进行了赔付。“被转账的另一家账户绑定平台客服12日又给我打了电话核实信息,说1到3个工作日回复。”



看过“老骆驼”文章

感慨遭遇的作案方式太相像

张灵说,短短9个小时,自己大概损失了12000多元。“我也看了‘信息安全老骆驼’的文章,感觉跟他的经历太像了!”张灵希望通过自己的遭遇,能够让大家提高警惕。


“现在最担心的是那笔贷款,11月1号就要还,但是我没钱了。”张灵说,“如果还不了,可能还会影响征信。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手机丢了或失窃你会不会惶恐不安?这部法出台后会大有改观!

一篇名为《一部手机失窃引发的惊心动魄战争》的帖子在网上火了。发帖人丢失手机后和扒手彻夜“赛跑”,采取各种防盗措施,亲历了黑产业链背后的一系列“神操作”。偷手机只是犯罪的开始,更让人步步惊心的是,扒手醉翁之意不在“手机”,而是通过手机卡获得个人信息后,快速申请获得网络借贷、非法牟利。


未来,这样的“步步惊心”有望缓解,因为法律的“定心丸”呼之欲出。从今天起到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在享受大数据时代便利的同时,不让个人信息成为“唐僧肉”,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


昨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的记者会上,法工委发言人坦言,虽然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现实生活中,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环顾四周,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信骚扰”,家有学童的被各种培训机构电话围追堵截;刚生完孩子,婴儿用品的推销就接踵而至;甚至家中有人过世,各类殡仪服务的骚扰电话也不放过。人们在堵心、烦心的同时也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信息?


尽管相关部门和企业不断加大防范力度,但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的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换代,几乎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43.6%的网民过去半年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为此,在这次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审议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如何发挥出立法的作用,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切实保护人民的信息安全。通过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样的机构、企业能“为”,“为”的范畴如何界定?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App等过度获取用户信息的行为,如何说“不”?


只有通过法律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建立事前防范和事后惩戒机制,才能保障公民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同时,通过立法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堵住“黑产业”伸向老百姓的“黑手”。


在今年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中,表达了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鲜明立场;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则在这面“大旗”下,进一步织密了个人信息保护之网。上海市人大代表梁庆云认为,现在法律上一般只对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获利的个人处罚,很少对相关企业处罚。为此,立法上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这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源头,也有利于整个行业自律、健康发展。


正如本文开头帖子中所述的惊险遭遇,“黑产业”扒手们固然是罪魁祸首,但相关企业的管理漏洞也让扒手们有空子可钻。随着5G时代的来临,最大的特征就是万物互联,个人信息保护面临重大挑战。为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迫在眉睫。在打破信息壁垒“围墙”的同时,也需筑起法律的“防火墙”,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这是法律,也是博弈。



(原标题:惊魂一夜 眉山一大学生手机丢失 自述9小时损失上万元)

来源:综合新华网客户端、网友评论、光明网

流程编辑:u010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