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7 日,vivo 联合蔡司召开全球战略合作发布会。在这个合作发布上最重要的内容就是 vivo 和 蔡司合作联合研发了即将发布的 vivo X60 系列的光学影像系统。
蔡司表示,这是为 vivo 高端产品线所定制的,代表着蔡司水准(ZEISS Commitment):质量、成像表现、精准。
如果你是已经有些岁月经历的手机老玩家,那可能对蔡司这个名字还是感到熟悉的。因为在十几年前,大家都还在用诺基亚手机的时代,卡尔蔡司的名字就一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了。
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蔡司还是那个蔡司,诺基亚已经不是那个诺基亚了。
虽然蔡司不是像索尼、尼康、佳能这样直接的相机厂商,但也是影像品牌里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厂商,是光学领域里的百年大拿,而影像品牌和手机品牌合作,或许在接下来又要重新出现一个高峰。
徕卡和华为,手机与影像近年来最成功的一次合作
说起影像品牌和手机品牌最具备影响力的一次合作,那自然要首推华为和徕卡的合作。
2016 年 4 月 6 日,华为 P9 手机在英国伦敦发布,华为 P9 是一款主打双摄像头的拍照手机,而当你把这台手机翻过来去看它背后的双摄时,你会发现在双摄的右侧有一个显眼的「LECIA」英文,这是华为第一款和徕卡合作的手机。
华为和徕卡的合作是一次双赢,当然显然华为收益的部分更大。
在华为 P10 上开始推出的徕卡模式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至此华为终于让消费者感觉到了「德味」,别管这个「德味」是不是真的正,但至少让消费们感受到了「用上了徕卡的算法」,而徕卡和华为的影像系统也被绑在了一起,成了华为影像功能宣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过,和徕卡的合作真的对华为的在拍照素质上帮助很大吗?那也未必,最主要还是华为在拍照技术上通过几代的时间积累了起来。
尽管以技术而论徕卡对华为的帮助并不大,但难以否认的一点是,徕卡对于华为在影像品牌建立上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很多年轻人第一次知道徕卡这个品牌就是从华为身上了解的,而华为也借助徕卡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格调。
之后与保时捷设计的合作其实同样也是类似的手法,不仅进一步加持了品牌,在把最高水平的旗舰以这种特别版形式呈现后,华为旗舰系列的定价和配置也变得更灵活了。
我们现在回来再看 vivo 的蔡司的合作。蔡司作为与施耐德和徕卡并称的德国三大光学品牌,在光学上的造诣早就毋庸置疑,174 年的历史早就成就了蔡司在许多专业领域的顶级地位。
那么,vivo 和蔡司的合作,与当初诺基亚与蔡司的合作究竟有什么不同?
其实主要是合作的层次和深度上两者有显著的区别,过去诺基亚与蔡司的合作是「认证」,也就是诺基亚的镜头是「蔡司认证镜头」,蔡司没有真正参与到诺基亚影像系统。
而 vivo 和蔡司合作的这次则是明确表示了 vivo X60 系列采用了蔡司的 Vario-Tessar 镜头以及 T * 镀膜,并且成立了 vivo 与蔡司的联合影像实验室。先不说实际的效果究竟如何,至少在面子上,这种合作已经从「认证」升级到了把自家的招牌东西「冠名」上去了。
其实 OPPO 在早前的时候也与施耐德进行过合作,如果你还记得 OPPO N3 上那个非常好玩的电动马达驱动的旋转镜头,其实那个镜头就通过了施耐德的认证,只不过这种合作还是比较浅层,就像诺基亚早前和蔡司的合作也是「蔡司认证镜头」,并非像华为与徕卡,vivo 与蔡司的战略合作。
摩托罗拉之前也曾经和哈苏进行过合作,2016 年 9 月,摩托罗拉发布了模块化 MOTO Z,并发布了一系列可用于扩展的 MOTO mods,其中就有一个具备 10 倍光学变焦能力的哈苏相机模块。
但这些浅尝辄止的合作仍然和今天手机与影像品牌的战略级合作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这种更深度层次的合作,很可能是之后手机品牌与影像品牌合作的主流形式的。
手机与影像的合作,背后可能意味着另外一些事
手机品牌与影响品牌的合作,尽管上去是双赢的局面,但背后可能也说明了手机在影像提升上开始需要「借助外力」了。
对于明年来说,手机影像系统的进步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瓶颈,尤其是对于国产品牌来说,一直贯彻着「底大一级压死人」的理念,在手机中已经放进了 1/1.28、1/1.3 英寸大小的感光元件,在目前来说,已经接近手机结构的极限了。
另一方面,在组成三摄甚至四摄的拍照矩阵之后,部分手机在焦段上也达到了极高的可用性。比如小米 10 Ultra,除了广角主摄,还有超广角,2X 镜头以及 5X 潜望式镜头,焦段覆盖相当齐全。
这样的组合无论是风光、人像乃至长焦的构图都能够在一台手机上满足。华为的 Mate40 Pro+ 和 P40 Pro+ 基本也是同理,无论是焦段的覆盖还是可用摄像头的数量都已经达到了手机的极限。
▲ iPhone 带来的 Deep Fusion 技术
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机的影像系统已经很难在明面的硬件上带来大提升,接下国产手机将要走的只能是 Google 和苹果已经相当成熟的「计算摄影」道路了,但是计算摄影上想要达到当前苹果和 Google 的水平,显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达到的。
所以,现在手机品牌喜欢拉来影像品牌来进行战略合作,或许在光学表现上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更重要还是打造自己的影像品牌影响力。复制华为和徕卡的成功。这样的话,影像品牌的背书能力就非常重要。
这一点在之前年初小米高管常程的发起的投票中也能看出来,把各家都用的索尼除外之后,常程的投票中有佳能、尼康以及哈苏,从最后的得票来看,佳能和尼康加起来都没有哈苏高,相信也是看中哈苏的整体格调更高。
这样算下来,其实留给厂商品牌的影像品牌就不多了,目前在国产前四「OV 华米」中,华为和 vivo 如今都已经心有所属,剩下 OPPO 和小米两家。再往后的品牌像一加,坚果、联想等,应该也很难与这几个头部品牌争抢了。
当然,这不意味着手机在影像上的大战会停止,反而会从单纯的堆摄像头数量和感光元件规格,转而去寻找更合适各家的独特卖点。
比如 OPPO 在防抖和人像美颜上的优势,以及明年推的全链路色彩管理。vivo 也在积极推动影像能力和更符合其用户习惯的功能,华为独步的变焦能力,新上的自由曲面镜头等等,都为各家手机在影像能力上赋予了不同的特点。
不过还是要佩服一下苹果,因为硬件壁垒并不是真的壁垒,ProRAW 格式、DeepFusion、杜比视界拍摄这些,乃至整个系统的全局色彩管理,在影像的拍摄、编辑、回放上都具备相当的高度,其实才是 Android 手机在影像的最难以追赶的地方。
与影像品牌的合作固然有帮助,但也有点像上课外补习班的意思,当前几名一个两个都开始找补习班的时候,班里剩下的几个好学生自然心里也会打鼓,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为了不落于人后,都找课外班上。这也算是一种内卷吧。